公告:欢迎来到成都社保资讯网!

自筹自支企业养老金

社保资讯 1年前 (2021-12-11) 阅读(64) 评论(0)

1、单位性质由自筹自资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后,之前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怎么办?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促进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推进市、县、乡机构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2000]30号)的规定,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间流动,要相应转移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执行调入单位的社会保险制度。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职工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处理意见通知如下:
一、养老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由其原所在单位通过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安排。补贴的标准为: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O.3%×120个月。
职工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执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养老制度,其原有的连续工龄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机关事业单位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已建立的个人帐户继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退休时,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每月按l/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
公务员进入企业工作后再次转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原给予的一次性补贴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缴同级财政。其个人帐户管理、退休后养老金计发等。比照由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工的相关政策办理。
二、失业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由机关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之月起,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职工由企业、事业单位进入机关工作,原单位及个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不转移,其失业保障按《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的通知》(人发[1996]64号)规定执行。
三、医疗保险关系处理
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在同一统筹地区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不转移,跨统筹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及个人帐户随同转移。职工流动后,除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其他医疗保障待遇按当地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本通知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抓紧制定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一年九月二十日

2、请问 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退休是按企业还是按事业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按企业员工退休,养老金发送由社保发放,相关文件规定请咨询所在地人力社保局。

自收自支是所在单位依据政府或物价价部门的批准自己收取各项行政性收费,然后按当地财政核定的比例留成部分资金用于本单位的日常开支及工资发放。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编制与其他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一样都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进人一般也要像公务员一样进行统一招考(军转干部除外)审批。

但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二到三年会随着全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其性质有所变化,一些明显具有行政执法性质的的单位,会转为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大部分单位在将行政职能收归具执法职能的行政单位后,会转为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分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形式。其编制根据行业不同细分,是要经过当地编制部门批准。

(2)自筹自支企业养老金扩展资料:

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缴的多,领的多,缴的少,领的少。退休金少,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效益差,工资低。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有生产经营收入。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薪酬高,“五险一金”甚至“二金”缴纳及时,按工资收入足额缴纳,过去甚至有按300%缴纳的。缴得多,就领得多。

如果单位效益不好,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或者是单位和个人对养老金不重视,只按最低限额缴纳养老保险,就会造成猴子吃栗子“朝三暮四”的结果,只顾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退休后的生活。

虽然在岗时工资因为不扣或者少扣个人应缴裕费用部分,看起来多拿了,却忽略了个人缴的,国家同时还要补,为了眼前的利益,丧失了长远的利益,退休后看到养老金比别人少了一大截,才后悔莫及。

2、缴费比例低。企业效益不好,或者个人对社保制度认识不清,不缴或者尽量少缴社保费用。想方设法隐瞒实际收入,按最低60%缴纳社保费用,只为了每月多领那几百块钱。结果到了退休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普惠政策,个人和国家共同做大蛋糕,保障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养老金发放十几连涨,也是为了解决随物价上涨,对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影响,确保全民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职时不按时足额缴纳,退休却抱怨拿的少,显然是对个人和国家集体的不负责任。

3、缴纳的是企业养老保险。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缴纳的多为企业养老保险,其计算方式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区别很大。在职时绩效工资、岗位津贴补贴等领的多,退休时领得少。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国家实行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并轨制度改革,早日实现机关事业和企业实行同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使两者退休差异问题逐渐得到解决和完善。

3、自筹自支事业人员按企业退休侍遇一样吗

自筹自支是指某些没有列入或不能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项目或内支出,由项目的主办单位容自己筹措资金,自己列支的情况;他的收入和支出均不在本级财政管理的范围之中,是一种体外循环的作法,这种作法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产生腐败的黑洞,是腐蚀公务员的细菌。随着国家财政之都的不断改革和反腐力度的加大,这种筹措资金的方式必将杜绝。 退休后就按照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支取退休金,详情可以问当地社保部门

4、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纳问题!!!

你说的这个情况看了觉得还是很不合理的,你所在的单位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肯定就是自筹,也就是相当于企业性质的经营单位,但是你们是事业单位,你们应该就是参加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个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方式,比例这些都是一样的,但是它们两者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相调剂,也就是互不影响,现在你们单位改制为企业,那么你们按照规定就不能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了,你们应该成建制的转移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账户金额,缴费年限这些是不应该有任何变化的,你们应该积极向你们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应请求协调,也可以向人社局进行反应,要求他们严格依法办事。

5、个人社会养老金和企业自筹养老金哪个好

1、企业、社会自由职业养老保险都隶属于社会保险,只不过是参保主体不同,版前者是企业,或权者是个人。
2、退休金的影响因素很多,因你缴纳时间的长短、历史平均缴费比例、个人账户上的钱、退休年龄、退休上年度当地社平工资等诸多方面有关系。
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两者缴费的基数是相同的,那么以后领取的退休金是一样的。
只不过职工养老保险单位承担的部分多。
如果都是个人出钱,建议参加个人自由职业养老保险。

6、自筹自支,现在单位让交养老保险,交百分之四十,该怎么办

可以投诉单位。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专,规定明确,由社会保险属经办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7、机关事业单位自筹人员 退休 后 ,养老保险 金 单位 应负责 一部分吗 ,还那里负责

各地政策是不一样的,机关和事业肯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搞了机关养老保险,回在退休时,还是按答机关原来的办法计算待遇,养老金支付后不足部分由机关安排经费补足。而事业单位就不一样了,每个地方甚至每个单位都不一样,效益好的也会参照机关执行,效益一般的可能就不再另外发退休金了,具体事业单位计发养老待遇一般来说和企业职工是一样的,发多发少还是要看你养老金个人账户资金的大小了。

8、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社会保险怎么个交法?

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政策都在向企业方向靠,一般是由所在单位缴纳的。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险 (Social Insurance) 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社会保险计划由政府举办,强制某一群体将其收入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险税(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

它是一种再分配制度,它的目标是保证物质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8)自筹自支企业养老金扩展资料:

社保缴费是指参加各类社保保险并缴纳保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特指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社保缴费分为两部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

基本简介

社保缴费是指参加各类社保保险并缴纳保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特指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

社保基数

社保缴纳基数一般是指当月的工资,社保缴费基数是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比如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

缴费比例

社保分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具体社保费缴费比例分别为:

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0%、8%;

医疗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12%、2%;

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2%、1%;

生育保险单位缴纳0.60%,个人不缴;

工伤保险单位缴纳2%,个人不缴。

9、2017年北京自筹自支事业单位退休金如何计算

正常。自筹自支事业单位,与普通企业没有区别,你不是1992年参保的吗,也就是社保建立你就参保了,真正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并轨社保后参保的,区别就在这。
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你在职的工资没有关系,与你的:缴费年限、缴费平均指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法定退休年龄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数额这些数据的大小、多少、高低密切相关。
人与人之间也没有可比性,以上数据人家比你多,比你大、比你高,退休养老金就多。

10、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失业后自己交养老金退休后

退休后领多少钱计算如下: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内养老金。
1、个人容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2、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例如: 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发表评论

本文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