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金改革后退休中人的退休金为何那么大的差距?极不公平。请问原因?
因为企业一般都按最低标准为员工缴纳社保,机关事业单位足额缴纳社保,缴费系数高,且缴费不会断交。另外,机关事业单位都有职业年金,而企业人员绝大多数员没有企业年金,所以退休金差距会很大。
2、企业与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为什么要成倍数的差,不都是国民吗?况且企业是创造价值的!
笨啊,不知道什么叫阶梯吗?
3、为什么,退休人员待遇分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不一样,且相差数倍? 为什么,同命不同价
因为你没权有权就多。
4、丶 家里老人刚办完退休,为什么第一个月的养老金与第二个月的养老金不一样呢,差一倍,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月,是不是补发了退休金?你的退休审批表上,有明确从什么时间开始发放,每月应该支付退休金的数额,你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5、我们退休人员的工资都是国家发的,为什么,企业单位差距哪样大,为什么?
也不是体抄制问题。主袭要是工作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额度不同。
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平日里养老保险都是按较高数额缴纳,
而企业单位由于利润关系,大多数企业是能少交就少交,往往是仅缴纳国家规定的最低养老保险额度,所以退休后企业人员拿的自然少。
一些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福利,除了缴纳较高额度的养老保险金外,还给每位员工额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这些员工退休后自然那的收益要高。
所以关键还是看企业的效益好坏和领导的政策。
6、企事业退休金为何差别大
首先,由于改革不同步,致使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养老金缴费与待遇计发方面差距过大,而责任划分不清及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负担比重失衡,则使制度的可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公务员退休金替代率在70%以上,属于偏高,这是单一层次制度安排的结果。企业职工在改革前的退休金替代率也同样偏高。但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当初设计的“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双层架构并未实现,即企业年金并未普遍建立。 公务员保留了退休金的偏高替代率,企业职工降低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又未补上企业年金,两大群体的待遇差距就持续拉大了。 其次,当初设计养老制度之时,养老方面的红利就有所倾斜,也就是以权力为中心向外的辐射,其距离权力近得到更多的养老待遇;而企业相对离政府权力远了些,养老待遇自然就差了一些。即便同样是企业,也可以按央企,集体企业的区别而有着不同的养老待遇。 就公务员养老金,如果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差别也很大。比如,退休金发放标准过度依赖行政级别,轻视供职年限,这对公务员也十分不公平。甚至有的地方存在“账外”退休金,各种补贴也不一样。 再者,企业连涨九年养老金抵不上机关和事业单位涨一次,原来的差距不但没缩小,新的差距又在加大。旧的矛盾没有很好地面对、梳理、调整、化解、解决。新的矛盾还在现行政策中不断涌现,仅企业在地域、行业、工种、职称等方面又形成了新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全国企退平均工资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差距将近一倍,有职称和没有职称的职工退休金相差也高达一倍以上,垄断行业和普通企业退休金差距更大,按现有调整政策发展下去,企业内部的退休金又将出现新的多轨制。 这一切实在让人感到费解和不安,主要原因只有一点,就是分配原则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而这种指导思想就是养老金双轨制的延续与翻版。所有养老金政策都出自于同一种指导思想,同一种政策,同一种模式,这种固有的、陈旧的、一成不变的指导思想不改变,原来的双轨制不但永远得不到解决,而且后来的养老金政策还会继续扑其后尘,产生更为复杂的多轨制。
7、企业退人员与公务员退休人员,同学历、同职级、同职称、同工龄、同时退休,为什么退休金相差一倍多,是什
一个是事业编制,一个是企业编制,就是不一样。
8、为什么企业单位退休的工资要比事业.公务员差3-4倍,这是中国的政策吗????
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工资和工龄普遍比企业人员工资高,工龄长,到退休时当然比较企业的退休金高了。
企业很多都没有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多数是按最低基数缴纳的,还有企业人员经常变换单位,中间会有脱保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般加入单位后都不会有脱保期。
9、中国退休双轨制.为什么差距几倍一直解决
不论到什么时候,正如人的工资有高有低一样,养老金差距都是客观存在的。 原因很简单:就算国家实行统一的缴费政策,统一的退休待遇政策,但每人缴费基数的多少却是无法统一的。 工资高的多交,低的少交,自然就产生了养老金的差距。除非国家统一工资,这不就回到改革前了吗?太不现实了。
10、退休金差距为什么那么大?
不“退”不知道,一“退”吓一跳!当很多企业工作的老工人走下工作岗位时,才看到和他们同期参加工作在事业或者政府部门工作的退下来的人员退休金要比他们高得多。
他们不明白,都是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为什么这样大?
他们更不明白,当时都是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为祖国出力,待遇为什么不一样?
他们还是不明白,都退休了,都没有贡献了,同在大街上散步,为什么退休金竟如此悬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当时不但生活必需品和工资待遇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政策,就是劳动分配也是比照计划经济模式。所以,在当时没有找工作一说,基本上是由组织分配工作。“公务员考试”是现行模式,当时没有公务员一词,在党政机关工作也是由组织分配去的。那个年代,基本上是政治挂帅的时期,“一切听从党安排”是计划经济劳动分配政治化的典型模式。工资待遇也是计划经济模式,那时同期参加工作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工作(事业、企业)的年轻人,他们工资待遇基本相等。
当历史的巨人跨过了2000年时,在企业工作的人员茫然感到自己亏了,因为他们已经朦胧地感觉到企事业之间的差距。很多“有识之士”便托门路、找熟人,剜门盗洞往机关政府里钻,能力稍差一点的就想办法把自己调到事业单位工作。虽然他们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没有什么出色表现,但是当他们退休时和同在原企业工作退休的人员对比退休金却多出一倍还多!
“退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同: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同: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企事业退休人员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电工出身。在他的一生中工作调转多次,最后一次他落到我市电视台(事业编)工作,当他退休时退休金是2300左右,而和他前后参加工作的原同事退休后退休金只是1000多元;还有一位姓于的男士,他原来工作在煤矿企业,后来他调到矿办中学后勤工作,退休时退休金是400多元(按企业标准),后来学校归建(归属教育系统),他们感觉自己吃亏了,便多次向上级反映,后来得到回应,最后把他的退休金提高到1500多元(按事业标准)。同在一个人身上,退休金差距竟如此之大,可见其不可理性。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双轨制”,待遇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平均高出企业两倍多,随着津补贴改革的到位,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人民网 12月23日)
《南方周末》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个观点:2007年上海某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企业高工,月退休金2006元,某民主党派机关一个普通司机退休金为2550元。华南某市部分企业副高职称的退休专家养老金约为930元,仅仅相当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清洁工工资的一半。不公平的地方还体现在“同命不同价”,依照2006年丧葬抚恤标准,上海企业是补发2个月平均工资;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补发20个月工资再外加600元补助费。
从宏观看,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引起了广大企业退休职工的不满。前年两会期间,李永海委员指出: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间,全国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年均增长6.31%,而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增长速度分别是13.45%和11.67%。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同就是不能吃大锅饭,取消“退休金双轨制”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不主张退休金一律一样平等。现在,国家公务员要经过严格考试录取,企业养老金费用也按照企业职工工资等比例缴纳,而一些社会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条件缴纳养老金。所以,等他们退休时养老金肯定有所不同,这是正常现象。而现在退休人员在当时没有报考公务员机会,在企业工作也无需缴纳养老金,因为当时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家所有,在企业工作和事业、政府机关工作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在退休金上应该考虑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应该一刀切。
退休金应该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条列”。
缴纳养老金是1994年才实行的,在1994年以前企业退休人员是由企业自身发放退休金的。因此,在199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应该考虑按照退休员工实际工龄比列发放工龄补贴,以此来弥补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差距。因为当时的企业是国有企业,所有的利税都归国家所有,国家给企业退休人员一定得工龄补贴是理所当然的。
取消“退休金双轨制”,改善企业退休职工生活环境应该得到劳动保障部门重视,国家兴旺,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奋战在祖国经济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劳动者,更不要因为“退休金双轨制”伤害他们的感情。
发表评论